學生小顏,原系老同學之子。老同學任工商局局長,兼營煤炭,小顏當屬富二代矣。高中畢業,總分一直未過280,一再“求”我。那時幸有自主招生一塊,繳錢即可。無他追求,隨入“全科”跟讀。畢業時,銀子通路,入省內一知名“三甲”醫院。
小顏知感恩,每年至中秋必來“看”我。然今年未至,但電話到了:叔,今年去不了了——在郊區 方艙醫院做派出“專家”值班。艙內有規:任何人不得擅自離崗!
疫情就是戰場,作為長輩,當然理解。但稍一沉思又難理解:他入院時業務院長見了,頗費周折,看其檔案,無科室要矣。無奈我又“跟進”,院長無奈,將其安排至痔瘺專科,跟隨學習。后他的同學再聚,皆稱:瞧屁眼的!
一個“ 瞧屁眼的”,怎么能去方艙做起了“專家”呢?“抗疫”大事,豈能讓 一“ 瞧屁眼的”當了專家?于是摸了電話欲問究竟。然忽又停住: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這孩子天資聰慧,一夜能通五經,曉得了治“冠”“秘方”也未可知。但心里只是不解,想解封之后當當面問之。
幸喜國家戰疫有方,相繼出臺了20條、10條,終于全面解封!
猛然解封,神清氣爽,忽又想起“ 瞧屁眼的”當了專家事;心想:小顏作為抗“疫”有功之臣,現正是應該好好休息的。于是,又將電話撥通。
豈料,人還在方艙!問其原因?雖20條、10條已經傳達,但仍有37人,不愿離去。
不愿離去之原因,亦很簡單,但是上至“艙”長,下至“專家”,無一人能復:你們讓我們出去了,如果再在路上被扣住,或者從這里出去,到家了,家又被突然封了,我們怎么辦?你們反正每天有幾百元的補貼,硌啦硌啦我們的嘴(應理解為做核酸吧),你們又得幾張票子的“辛苦費”;我們如果都走了,你們還憑什么拿補貼?
其實,話糙理不糙,他們說的也對;不過,小顏倒不在乎三瓜兩豆的“辛苦費”。關鍵,老婆電話里告訴他:他們小區仍屬“高風險”,大小門,都還封著呢!
作者簡介:宋致國,微山縣驩城鎮蔡園村人,濟寧醫學院退休。曾在《山東文學》《時代文學》《青年文學》《中國教育報》等報刊雜志發表過散文,小說,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大運河上宋家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