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華夏第一糧倉
來源: 作者:張海江 時間:2022-12-19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先民靠勤勞的雙手非凡的毅力、智慧的頭腦在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上創造下許多世界最偉大的工程。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等等,至今站在月球上仍可看到它們的身影。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先民們是如何建造完成的這么多人間奇跡,至今中外專家學者仍在探索、研究。
讓我們把時空回到8000多年前的磁山,磁山先民在當時那個年代最早住上了半地穴式房屋,最早把核桃栽到房前屋后秋后采摘,最早把家雞飼養、二十四節氣在這里誕生等諸多科學體系、科技生產力排在了世界前列。其中挖掘出土的儲糧窖穴是我國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時代最早的儲糧窖穴。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先民靠勤勞的雙手非凡的毅力、智慧的頭腦在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上創造下許多世界最偉大的工程。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等等,至今站在月球上仍可看到 它們的身影。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先民們是如何建造完成的這么多人間奇跡,至今中外專家學者仍在探索、研究。
讓我們把時空回到8000多年前的磁山,磁山先民在當時那個年代最早住上了半地穴式房屋,最早把核桃栽到房前屋后秋后采摘,最早把家雞飼養、二十四節氣在這里誕生等諸多科學體系、科技生產力排在了世界前列。其中挖掘出土的儲糧窖穴是我國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時代最早的儲糧窖穴。
隨著原始農業由初期形態向繁榮期發展,人類由半定居生活逐漸定居。磁山遺址雖然尚未發現大面積村落居住址,但大批的糧食窖穴完全可以說明人類已經開始了定居生活,這里很可能居住著較多的氏族集團,使用著氏族組織的公共儲糧窖穴區。已發掘出的88個儲糧窖穴庫存粟谷14萬斤,尚有許許多多窖穴沒有挖掘出來,那么會折合多少萬斤糧食,供多少人食用?說明這個氏族部落人口眾多。磁山先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學會了挖掘固定形的窖穴儲存收獲的粟米,這是我國原始社會的一大發明。磁山遺址位于地勢較高的河旁臺地上,水位低、土質堅硬、干燥,具有窖藏糧食的優越條件。
從1976年到1986年的三次正式發掘中,發現了許多圓角長方形窖穴,其中有189個(1976—1978年88個,1985年為37個,1986年為64個),窖穴內有糧食堆積。在1976年—1978年發掘的2579平米中,發現糧食窖穴88個,平均29.31平方米一個,在1985年發掘的900平方米中,發現37個,平均24.32平方米一個,在1986年發掘的890平方米中,發現64個,平均14.14平方米一個。并且無論從哪個方向起掘開方,都會碰到糧窖,說明糧窖分布很廣,但不均勻。
這些糧窖都是圓角長方形,一般都是窖壁垂直,四角規整,少數底大于口,形似袋狀窖,四壁沒有供上下用的腳窩,部分壁上留有石斧及木耒工具痕跡。窖口長徑為1米多,最長也沒有超過2米的,短徑多數為50厘米至60厘米,沒有超過1米的,最淺的為0.85米,最深的是5.5米(距地面是6.1米)。這些儲糧窖穴相當考究,都是圓角長方形,一般都是窖壁垂直,四角規整。說明當時的磁山先民在建筑方面已經相當發達,并且有了一定規矩。在當時挖掘這么深的窖穴成型并且有一定規矩,說明當時有了一套完善的測量方法,是采用什么測量工具與方法,至今還是一個謎,有待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