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巨野縣政協委員,1982年出生于巨野,回族人,大學畢業后便回到家鄉,扎根這片沃土,先后在巨野縣第一中學和巨野縣第二中學任教,她始終將“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從教十九年來,她時刻以一名優秀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用真知培養學生,用德行感召學生。
一、用愛心播撒快樂,讓孩子學有所獲
劉博堅定地認為,音樂課絕不是“唱歌課”,它有旋律,有節奏,有歌詞,但最關鍵的是“始終有文化”。為了讓音樂教學脫離“唱歌課”的藩籬,在教學中她扎根本土文化,實現地域傳統音樂與實際作品的有效結合,讓學生在領略中華傳統文化之美中筑牢文化自信。
在鄉鎮支教課堂上,她一絲不茍,傾心課堂,雖然環境不同,但經她打造的音樂課堂變得魅力無窮,為學生們筑建人生夢想的追求更加堅定。她用創新點亮工作,注重培養學生的擴散性與聚合性思維、培養學生的深刻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她將家國情懷和立德樹人相融,把形式多樣的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音樂課,激發了鄉村孩子對音樂的熱愛。多年來,在她的努力下,先后往全國各大高校輸送了一大批優秀音樂生。
二、注重傳承與發展,用行動培根育魂
課堂上,她不僅教會學生唱歌,學會審美,還融入愛國主義思想。即使在新冠疫情“停課不停學”期間,她也堅持以網上課堂的形式為學生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用音樂事例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有感于央視拍攝《我和我的祖國》的音樂MV的震撼效果,劉博嘗試將“快閃”MV引入音樂課堂,組織學生開展了“同唱愛國歌謠,共賀祖國華誕”的音樂“快閃”活動。在操場上,她聲情并茂地向孩子們介紹完中國共產黨歷史后,前奏響起,男女領唱邊唱邊走向舞臺,在老師和領唱的帶領下,紅旗飄揚,旋律高亢,百人同唱《唱支山歌給黨聽》,匯聚青春的力量,以音樂表達對黨的熱愛和祝福!
假期里,她帶領學生們追尋紅色故事的足跡,開展了紅色誦讀活動。她和學生們一起品讀朗誦《松樹的風格》,伴著悠揚的背景音樂走進文字,領悟先烈們歲歷經磨難卻無怨無悔的堅定信仰。劉博說,“經過文字和音樂的熏陶,他們所看到的松樹,是胸懷坦蕩、耿直豁達的,少年也當如此。
”
三、不忘初心守講臺,立德樹人愛奉獻
她不忘為國育才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立足崗位,無私奉獻,經常做水滴籌、希望小屋、愛心一日捐等獻愛心之舉,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位老師的初心與奉獻。
在都司鎮小學任教期間,劉博得知有一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想繼續學習音樂,因家庭經濟條件困難,準備放棄音樂又不想放棄、心態瀕臨崩潰時,立即找到那名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給予專業指導。在她的陪伴和資助下,那名學生最終考取了優異的大學,對未來也有了新的期盼。
由于劉博的出色表現,她曾先后獲得山東省高中優質課三等獎、山東省農村義務教育執教骨干教師、山東省新時代崗位建功勞動競賽標兵、菏澤市教學能手、菏澤市高中教師能手、菏澤市骨干教師、菏澤市教學技能大賽二等獎、菏澤市教師技能大賽優勝獎、巨野縣教學能手、巨野縣優秀班主任、巨野縣文藝匯演突出獎、巨野縣優質課一等獎等多項榮譽,并于2014年在《新課程》期刊上發表了《如何設計中學音樂教學環境》論文,得到了教育界好評。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劉博表示:“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她將以最飽滿的斗志,將自己的青春融入到奉獻自我、孕育桃李的教學生涯中,以實際行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為他們培根育魂,讓學生真正成為國家和人民需要的人。
巨野政協
巨野政協官方信息發布公眾平臺,旨在宣傳政協理論,展示履職成就,推介先進經驗,傳播委員聲音。
27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