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9月20日,巨野縣委書記馮艷麗,縣委副書記朱雷,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華春,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高素娟,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王昌謙,縣政府四級調研員馬德進,麟州智庫專家吳福華,巨野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朱衍芳等視察麒麟文化研究院。
在麒麟文化研究院三樓麒麟文化展廳,曲阜儒學講師培訓總部講師、麒麟文化研究院首席講師彭根成,首先向馮艷麗書記匯報了麒麟文化研究院的基本情況。位于巨野縣鳳臺路東段的麒麟文化研究院,總面積4000平方米,二樓為《論語》大廳;三樓為麒麟文化展廳,展廳設有《麒麟》、《麒麟文化發源地》、《西狩獲麟》、《孔子與麒麟》、《麒麟文化與儒家文化走向世界》、麒麟文物展示、儒學講堂等七個區域。麒麟文化研究院已成為巨野縣中小學生研學基地,菏澤市婦聯家庭家教家風實踐教育基地。2022年5月7日,菏澤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李茂楠視察了麒麟文化研究院。
近年來,麒麟文化研究院儒學講堂先后為縣委組織部關工委、縣委統戰部中華職教社、縣融媒體中心、縣婦聯、縣教體局,舉辦了儒學公益課28場次,線上線下聽眾達8萬余人。特別是以《論語》智慧·轉化叛逆孩子方面成效顯著,得到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的一致稱贊。 這次視察活動,把麒麟臺和麒麟文化研究院納入視察范圍,足以說明新一屆縣委主要領導對文化產業特別是麒麟文化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彰顯了縣委縣政府的大格局、大智慧、大手筆!
彭根成老師說,山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山大教授、博士生導師馬來平對巨野麒麟文化給予很高的定位:麒麟文化是巨野得天獨厚的一張世界級文化名片;麒麟文化光大之日,就是巨野走向世界之時。之所以這樣講,主要基于兩點:一是麒麟是《春秋》《史記》等史籍記載的一種實實在在的動物。從漢武帝元狩元年到東晉成帝威和八年,共455年間,麒麟出現的史料15條,共計75次,其中絕大多數麒麟均出現在北方。二是麒麟臺是孔子靈魂的棲息地??鬃幼哉J為是麟子,他73歲去世后肉身埋在了曲阜孔林,而孔子的靈魂棲息地就在麒麟臺。明本巨野縣志載:1344年孔子第53代孫孔浩任巨野縣尹(縣長)。他登上麟臺,憑吊先祖,感獲麟絕筆之意,念涕淚沾襟之情,謂先圣孔子靈爽必棲(qi同棲)于此。由此可知,中華麒麟文化的根和魂就在巨野。
在《麒麟為“四靈”之首》、《中國最早的麒麟標準像》、《巨野縣名的由來》、《大野澤的形成與變遷》等展板前,馮艷麗書記一行認真駐足觀看。當彭根成老師講到《巨野古八景》時,馮艷麗書記問彭澤地名的來歷,彭根成老師說,彭越是西漢時巨野昌邑人,他是覆秦興漢的功臣,在巨野縣城東北角(大野澤的南岸邊)曾是彭越當年釣魚處,所以現在的彭澤中學、彭澤小學以及彭澤路等名字均源于此。
在《蚩尤肩髀?!氛拱迩埃砀衫蠋熃榻B說,蚩尤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與炎帝、黃帝并列為人文三祖。春秋時期,蚩尤被尊稱為“戰神”;秦始皇尊稱蚩尤為“兵主”;漢高祖劉邦把黃帝與蚩尤放在一起祭祀……這足以說明蚩尤在封建最高統治者心目中的“兵主”“戰神”地位。
在展廳的東頭,有一個碩大的大蒜造型,彭根成老師介紹說,大蒜的原產地在中亞和西亞,古名為“葫蒜 ”,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蒜種。東漢時,兗州刺史(兗州刺史部設在今巨野縣大謝集鎮昌邑集)李恂,在昌邑百姓中大面積推廣種植。由此可知,巨野是中國最早大蒜種植推廣地,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馮艷麗、朱雷、張華春、高素娟、王昌謙、馬德進、吳福華、朱衍芳等認真聽取了彭根成老師的精彩講解。
隨行的麟州智庫專家吳福華,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高素娟,在麒麟文化展板及鑲嵌有麒麟圖案的藏品及民間工藝品前拍照留存。
千百年來,麒麟文化已深深植根于巨野老百姓心中。
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2020年9月28日,麒麟文化研究院舉辦了自1344年以來曾中斷了600多年的祭孔活動。2021年9月28日,麒麟文化研究院成功舉辦了首屆中華(巨野)麒麟文化研討會。
2022年,第二屆中華(巨野)麒麟文化研討會,將在黨的二十大閉幕后舉行。屆時將聘請馬來平教授為麒麟文化研究院總顧問,聘請麟州智庫首席專家吳福華、原巨野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廣立為顧問。
麒麟文化研究院將以不圖虛名、不辱使命、不負重托的斗志與豪情、拼搏與進取、擔當與作為,一步一個腳印地抓好麒麟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傳承等工作;申報巨野麒麟博物館;成立麒麟文化基金會;聯誼全國知名麒麟文化專家和全國以麒麟命名的規模以上企業,為巨野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